首页

足美论坛

时间:2025-05-30 01:53:31 作者:第六届两岸媒体人峰会在北京举行 浏览量:49098

  中新网陕西宝鸡12月10日电 (记者 阿琳娜)记者10日从宝鸡下站遗址联合考古队获悉,2024年考古人员在下站遗址共清理各类祭祀坑9座,更多关于秦汉时期国家祭祀礼仪文化的细节被揭开,也证明了下站遗址是目前中国发现的秦汉时期性质最为明确、延续时间最长、保存最为完整的国家祭天遗存。

图为下站遗址全景。宝鸡下站遗址联合考古队供图

  祭祀活动作为王朝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,承载着对天地神灵的崇敬与国泰民安和政权长久的期盼。秦汉时期的“畤祭”见证帝国的祭祀与政治演变。从秦襄公立西畤,到汉刘邦增设北畤,形成了“雍五畤”。汉武帝时期,“雍五畤”的地位被甘泉泰畤取代,直至西汉末年被废。

图为长条形祭祀坑。宝鸡下站遗址联合考古队供图

  2024年,考古人员在下站遗址共清理各类祭祀坑9座,全部为长条形动物牺牲坑,坑内填土及坑底皆未见器物出土。这些祭祀坑依据形制不同可分为两种。其中一种为平行排列的南北向窄长条形,主要埋藏牺牲为牛和羊,牛皆头向北,排列紧密,摆放较有序,在下站遗址历年发掘中较常见。

  另一种为宽长条形,主要埋藏牺牲为马,马无固定头向及姿势,摆放较乱,为下站遗址首次发现。结合下站遗址2020年至2023年三次发掘所清理的各类长方形动物牺牲坑、长方形车马坑及洞室祭祀坑的形制与年代,可以大致勾勒出下站遗址从春秋中期至西汉晚期,不同时期祭祀坑的年代序列。

图为“密”字陶文陶片。宝鸡下站遗址联合考古队供图

  下站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、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副院长游富祥介绍,这一序列揭示了先秦祭祀文化在长达数个世纪中的连续性与发展,展现了这项祭祀活动是如何从诸侯习俗逐渐演变为国家仪式。这种连续性不仅体现了文化传统的稳定性,也反映了社会价值观和宗教信仰的持久影响。

  游富祥表示,随着对下站遗址的深入挖掘,密畤的历史延续性也逐渐被梳理清晰。密畤从公元前672年建立到西汉末年被废,前后延续使用时间长达600余年。下站遗址结构布局也颇具特色,各类祭祀坑围绕中心建筑区呈规律性分布,年代相近、类型相同的祭祀坑之间无叠压、打破关系,表明国家对畤的结构形制有严谨规划。尽管“雍五畤”在汉末被废止,但其内容却为南郊天坛祭祀所吸收,成为后来中国传统天坛祭祀的一部分,影响深远。(完)

【编辑:付子豪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国际媒体评论称二十届三中全会将深刻影响世界 中方回应

“代尔夫特蓝陶最初的工艺技术源自中国,吸收了中国瓷器的釉质特点和染蓝技术,同时从日本彩画中汲取灵感,形成了荷兰的白釉蓝花。”谢泉画表示,她将荷兰人的审美习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,运用荷兰人熟悉的色彩展现春节文化。

天天学习|习近平“典”明网络安全核心要义

他还传递了WTO对这一问题的态度:“全球化和再全球化将更多人、更多经济体和更多紧迫问题纳入全球贸易,将美洲、非洲等仍处于全球分工边缘的发展中国家纳入其中,是比逆全球化、去全球化更有希望的方案。”(完)

哈尔滨市委政法委二级巡视员李光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

据统计,2023年,南昌新增认定国家级示范社4家;新增认定省级家庭农场57家,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93家;新增认定市级农民合作社25家,市级家庭农场73家,市级以上家庭农场394家。

华春莹点赞,13国记者打9分,这个地方怎么了?

盐湖水变海水 新疆阿图什让盐碱地上“长”海鲜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